網頁

【新聞稿】「水水內雙溪」大手牽小手 一起探索生命泉源

「水水內雙溪」大手牽小手 一起探索生命泉源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森林遊憩科
發稿日期:105年4月29日
聯 絡 人:陳彥成科長
聯絡電話:0988-823653

「水水內雙溪」大手牽小手 一起探索生命泉源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將於5月14日(週六)及5月22日(週日)在內雙溪自然中心舉辦兩場「水水內雙溪」主題活動,走進臺北市的「雙溪」水源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歡迎國小四年級以上的小朋友與家長大手牽小手,一起探索生命泉源。


  大地處表示,近年來持續推動環境教課程,希望與大家一起開啟探索自然環境的好奇心,以科學的方法,發掘美麗溪流生態的秘密;這次主題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生態導覽與解說,讓人體會珍惜水源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森林遊憩科陳彥成科長表示,雙溪水源周邊是許多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如藍紫色的紫嘯鶇常常傳出「咻~咻~」聲穿梭於山林、溪流之間;春夏之際,蜻蜓與青蛙也總讓這裡變得熱鬧不已。

  「魚兒魚兒水中游 游來游去樂悠悠」是首朗朗上口的兒歌,但您有多久沒有回味純真的童趣?還記得淙淙溪流的景象嗎?快到內雙溪自然中心部落格(http://neishuangxi.blogspot.tw/)報名5月14日與5月22日「水水內雙溪」課程,報名時間自4月30日中午12時30分開放,每梯次限額30人,額滿為止。所有課程資訊及最新公告,都在內雙溪自然中心部落格公布,或e-mail至電子信箱nsx.service@eeft.org.tw,或撥打電話:(02)2841-4705#12洽詢。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www.tcge.taipei.gov.tw/)參考下載。


探索溪流裡的生態秘密探索溪流裡的生態秘密用五感感受溪水的魅力用五感感受溪水的魅力
發現溪流裡的小居民發現溪流裡的小居民從遊戲中發現水的何去何從從遊戲中發現水的何去何從
拿起筆,畫下我們看見的溪流拿起筆,畫下我們看見的溪流傳傳地球、碰碰水傳傳地球、碰碰水
踏進溪流中,來一場與眾不同的尋寶吧踏進溪流中,來一場與眾不同的尋寶吧你有發現賴在石頭上的小生物嗎?你有發現賴在石頭上的小生物嗎?

附件一 內雙溪自然中心105年度「森活學分班」主題活動 活動簡章(docx檔案)

【課程預告】水水內雙溪,邀請四年級以上的親子一同親近溪流水故事!

「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這是小時候經常朗朗上口的兒歌~「水」似乎有特殊的魔力連結著我們。
  你還記得上次踏進溪流是什麼時候嗎?還記得孩子好奇詢問水中世界的神情嗎?內雙溪自然中心分別在5/14()5/22()舉辦兩場「水水內雙溪」主題活動,帶你一起走進臺北市的溪流水源地之一-「雙溪」,探索森林溪流的生態,感受自然環境的魅力。

  歡迎國小四年級以上的親子朋友一起來探索溪流水園地。


【活動時間】5/14(六)、5/22(日)9:30~16:00 (提供兩梯次課程開放預約)
【活動對象】國小四年級以上之親子
【活動費用】免費,僅需繳交活動保證金300元/人 全程參加後將現場全額退還~
【活動聯繫電話】02-2841-4705#12 /0975-457-132

內雙溪自然中心105年度「森活學分班」主題活動 

水水內雙溪

活動簡章
完整課程簡章:水水內雙溪-活動簡章

本次課程已額滿,謝謝大家對於中心課程的支持!期待下次活動相見囉~

【活動花絮】手心裡的森林 --可食地景工作假期


        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社會中,所有事情幾乎講求速度和效率,就連吃也不意外,外食族比例的攀升,讓我們不知從何時起,漸漸地對最原始食材變得陌生。有句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不過現在也許更常見的卻是:吃過豬肉但沒見過豬走路。對於食材的來源欠缺了解,讓我們充斥著許多不安:擔心蔬果殘留農藥,基改作物影響身體健康,甚至質疑有機認證的可信度…種種的徬徨疑慮,不如就捲起袖子、走出戶外,拿起手上的工具,一起來體驗可食地景的智慧與樂趣,感受一下自然的魅力吧!


透過分享交流,想想平常所吃的蔬果最初的型態和來源,慢慢地拼湊出蔬菜印象

與自然和諧共生---認識樸門
        
    在動手建造可食地景前,必須先了解我們這次採取的核心概念:樸門精神。其實樸門是由英文Permaculture演變而來,是一種人為農業與自然土地的友善連結,所要傳達的精神主要包含三大項:1.照顧地球、2.照顧人類、3.分享多餘。有別於限代資本主義社會下,對生產效率汲汲營營的追求,樸門精神更看重妥適對待身邊的所有生物與環境。透過順應自然法則的能量管理,不用投入巨大資本、也能創造人與週邊生物的共存共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樸門精神」怎麼實現在內雙溪的可食地景工作上吧!

改造菜圃之前,大家集思廣益。幫這些新鮮的菜苗設計新家!

物盡其用,生生不息

        從種子發育成幼苗,持續成長,直至終老,變成枯枝落葉,歸回土壤,最後變成養分供其他生命滋長。自然萬物,一草一木,都是遵循著永續循環的法則。因此我們也跟著大自然學習這樣的精神,將資源作合理的應用,發揮更大價值。

        在園區,我們利用當地原有資材,像是蒐集步道旁或大樹蔭下乾燥的枯枝落葉當作覆蓋物,替土壤保溼防曬、也增加碳含量;再搭配各位夥伴們從家中帶來的生廚餘,補足作物生長過程中重要的氮肥。僅僅透過覆蓋管理、重新組合現地與都市家戶中的有機廢棄物,既完整了這些廢棄材料的能量循環、也用緩慢但低衝擊的方式肥育土壤。順應自然的法則,栽培出對人類、對土地都健康的作物,打造出內雙溪的可食地景,也把這樣的理念留在這裡,透過後續每一次參訪與課程,傳達給未來的大小朋友們。



夥伴們合力分工,分別除去雜草、整理菜圃基地、
蒐集腐植土,撿拾乾燥枯枝落葉等資材
著手打造可食地景

        扮演一日都市園丁,首先的工作就是拿起鋤頭──咦、等等!內雙溪的小園地畢竟不是農田,而且土質是不透水的黏土,既不好翻掘也不容易整成適合作物生長的田畦。這該怎麼處理才好呢?都市園丁們採用了樸門的「厚土栽植法」,解決現地難題,也適用在各種環境,可說是四方都市園丁們都一體適用的好法寶呢!
        厚土栽植(sheet mulching)顧名思義就是將有機腐植土、廚餘和枯枝落葉等覆蓋物作層層堆疊的方法。通常最底層會交替鋪上廚餘和枯枝落葉避免油膩的熟廚餘),最後鋪上一層客土,再鋪上以大量的稻草或枯枝所構成的覆蓋物,一來可以抑制雜草生長,二來也可以預防土壤水分散失並達到保溫隔熱效果。而在厚厚的覆蓋層底下,潮濕的廚餘與疏鬆的枯枝落葉,提供土壤層中微生物所需的水分與空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這些層層堆疊的有機廢棄物終將分解成植物需要的能量!

大家同心協力,鋪上生廚餘、枯枝落葉、覆土……每一層鋪蓋的順序、資材的運用,在背後可都是具有大大的學問呢!

        經過大家一番努力,接下來就是令人最期待的種下菜苗囉~通常為了方便採收,會依照蔬菜的生長速度來決定種植的位置。生長較慢的蔬菜會種在整個菜圃的中心位置;而生長較快菜苗則會種在菜圃外圍。另外,在種植的時候,必須先將覆蓋在土壤上厚厚的細枝條挖開一個小洞到土壤層,將菜苗種下去,再用土鋪平,這樣才能確保根部接觸到土壤並吸收到土中富含營養的有機質和水分喔!

        第一日的都市園丁工作到這邊大致告一段落,夥伴們努力了一整天,終於打造出了可食地景的基本條件啦~~不過好像似乎還少了點甚麼呢? 嘿嘿!沒錯,那就是還要幫這些小菜苗們的新家打造綠色圍籬喔!不僅如此,在第二天的課程裡還會講解如何運用內雙溪後山的天然資材:竹子,建造出全竹材、免鐵釘、免接著劑的「純天然」落葉堆肥區呢~內容非常精彩!大家拭目以待喔~

下集預告:手心裡的森林--『尋找竹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