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歲末回顧】2015 累積的土壤,孕育來年的希望~

        2015 是聯合國的「國際土壤年」,內雙溪自然中心也在這一年來,以「土生土長的森活故事」為課程主軸,推動了一系列「森林 x 食農 x 綠生活」的主題課程。讓我們一起在歲末的冬陽下,曬曬一年來的故事吧:

【孟春.厚土厚生】

        初春的三月裡,內雙溪規劃了一畦土地,採用「樸門」的設計,邀集了四方夥伴們,進行了兩天的園藝工作假期。在兩天的時間裡,我們將落葉堆肥、厚土栽植的概念應用在內雙溪的小苗圃,從撿拾枯枝落葉、到動手圍起圍籬,從無到有地建置了內雙溪第一塊可食地景苗圃區。這塊苗圃雖小,卻是今年食農教育主題:「綠意小園丁」戶外教學參訪體驗的重要角色!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已經有超過 180 位小朋友,在這裡親手觸摸泥土、拔除雜草、把成熟的作物帶回家,進行一場都市人與土地的零距離體驗呢!

※ 「手心裡的森林」工作假期,請按我知道更多~
※ 「綠意小園丁」戶外教學,請按我知道更多~

從無到有,在四方夥伴的相助下,建置起一個友善土地、厚土厚生的苗圃地景。



內雙溪的小苗圃,跟隨四時的節奏成長,展演食物到餐桌的距離,搭建人與土地的橋樑~

【仲春.花顏巧語】

        所謂「百花吐豔三春景」,內雙溪的五月天裡正是一個奼紫嫣紅開遍。不過,我們可沒有辜負了這良辰美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邀請三年級以上的親子大眾,來到內雙溪一同認識花朵的生命密語。從「花花完全解剖」開始認識一朵花的生命構造、到走出戶外,探訪自然中的各色花朵的生存策略。內雙溪的主題活動「森林花花物語」,讓訪客們彎下腰、貼近土地,試著用不同的眼光「賞花」~




【初夏.森氣颯爽】

        內雙溪的小森林,一直是大台北地區戶外教學的生態殿堂:在眾生活躍的夏季裡,我們帶領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走進「繽紛的森林社區」,認識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與趣味;和國小五六年級的小朋友,一同探訪「森林背包客棧」,發現背包客們在演化與適應之下,發展出的奇妙獨門絕活;與個頭像小樹苗一樣抽高了的九年級學生們,一塊兒踏入森林步道,爬上大崙頭山頂,認識在森林守護之下,土地與環境的故事。

※ 對「戶外教學方案」有興趣的老師們,別錯過了明年免費申請的機會喔~【按我加入快訊,得知最新消息!】
透過遊戲引起興趣、帶領學生真正「走進環境」中的環境學習。


【仲夏.夜聲喧嘩】

        說到森林裡的故事,當然也少不了「晚上的森林」!內雙溪今年的特別企劃「夏夜森林物語」,規劃生態電影欣賞與大型闖關活動,邀請男女老少、大小朋友們都來到內雙溪,拿著手電筒、親身走入夜晚森林,來場知性與趣味兼具的生態體驗。透過電影《蜂狂》的播放、以及森林關主的闖關遊戲和解說,發現在以往不經意的小角落裡,這些森林小生物一直提供人類環境莫大的幫助!當然,離開前除了領取活動小紀念品外,也別忘了許下守護他們的保育承諾喔!

點亮手電筒,走入夜晚的森林。認識躲藏在黑夜裡的生物,其實一直都默默地協助維持我們的環境!


【金秋.取之山林】

        孟子曾說:「斧斤以時入 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道盡了古人順應時節,與自然共處的智慧。《禮記》〈月令〉中就曾說,春天禁止伐木、要等到秋季「草木黃落」時,才可以「伐薪為炭」。內雙溪也遵循著一樣的土地節奏,在秋季舉辦一場「竹取物語--竹林經營工作假期」。兩天的時間中,學習關於竹林的生態與經營方法,實地帶領工作夥伴們到後山久未整理的竹林中,伐取過細、或損傷的竹材,回來製成手編竹籬,用於加固內雙溪的苗圃。除了回饋場域以外,也製作生活竹製品,讓大家的腦袋與雙手,都是滿載而歸呢!

※ 「竹取物語」工作假期,按我知道更多~
契合時節的工作勞動,既幫助環境(協助竹林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也造福自己(帶回家的手作竹製品~)


【冬藏.種源不盡】

        經過一場熱鬧的夏宴,在山林逐漸安靜下來的冬日裡,內雙溪帶領著大小朋友一同探訪植物們沈澱下來的生命奧秘。透過各色植物種子的傳播策略,讓我們發現木然不語的植物,原來也是使盡心機地搶地盤!看似普通的一顆顆果實,卻壓縮了千百年演化得來的生命密碼,在靜默中保有大地土壤中的生機。內雙溪的主題活動「森林種子的奧秘」,解碼種子生存策略,也希望能推動大家重視自然種源的保育,讓土地裡蘊藏的生機,能在秋收冬藏的循環中,源源不盡、生生不息。
每一顆種子,都是一個值得等待的生命。

-------

        2015 雖然即將成為過去式,但今年的厚土,必定累積來年的豐腴。今年在巴黎所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被視為是「拯救地球最後、最佳的機會」,同時也是最多國家領導人參與的一屆。會議中通過的《巴黎協議》更明確定義了限制全球升溫趨勢、及對氣候變遷因應調適的重要性。

        台北近郊群山環繞,這些淺山森林、以及其中奔流的溪流環境,提供了大台北都市地區包括固土護坡固碳潔淨與涵養水源在內的種種環境功能;完整多樣的棲地,更支持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些系統構成的生態功能,讓人口高度集中的都市能夠有更好的「環境韌性 (Resilience) 」,面對氣候衝擊,有更大的因應彈性。
到環境資訊中心,認識「城市韌性」~

        背倚大崙頭山、面朝雙溪河谷的內雙溪自然中心,坐實「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之名,致力於透過各式精彩課程、推廣活動,將「森林綠生活」帶給都市叢林中的人們。期盼透過走入自然的親身體驗,引發共鳴與感動,進而願意以綠色行動一起守護我們的環境。2015的土壤年,我們也如大地化育般默默積累。回顧今年,一共舉辦了大小共 91 場次的活動與課程,有超過三千位朋友曾踏足內雙溪。感謝四方夥伴,願意和我們一起成長。2016,我們也會繼續努力!




【內雙溪居民誌】 是誰在冬天歌唱?


夏天總是有許多小動物在森林間穿梭,不論白天或者夜晚森林中總是熱鬧不已~

而冬天的森林則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儲存糧食、備好體力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但有一個可愛的小生物喜歡特立獨行,當萬物正準備冬眠,牠們卻正在歌唱~

噓~你聽!

猜猜看,是誰在冬天裡歡樂開唱呢?(請按下控制欄播放錄音檔)



猜猜我是誰?

       冬日的綿綿細雨中,內雙溪自然中心教室後方的生態溝傳來陣陣合唱:「呱~哇~呱~哇」你猜到了嗎?是哪位不畏寒的傢伙在冬天歌唱?

牠是誰?偷偷躲在生態池旁唱歌呢?


我是小小草仔粿-台灣特有種「台北樹蛙」

       原來是會跳的小小草仔粿-台灣特有種「台北樹蛙」。
你有發現躲在流蘇葉上的小小草仔粿嗎?



聽我們唱一首冬季戀歌

       有別於其他生物喜歡在溫暖的春夏開始牠們的戀愛階段,牠們總喜歡在冬天尋找可以相互依偎的另一半。雄蛙會為了每年度的歌唱,開始在水畔的泥地上挖洞築起新房巢穴,待一切準備就緒,牠們開始大聲鳴唱,藉由巢穴產生更大的共鳴,讓內雙溪的冬天也熱鬧了起來~

       雄蛙們期待著賞識牠們歌唱的真命天「女蛙」出現,雌蛙則在一旁偷偷傾聽著,尋找那個又壯(個體較大)且充滿磁性嗓音(較低沉)的王子,好讓彼此可以共結連理、培育下一代。
可供挖洞躲藏的溼地環境,是台北樹蛙重要的生命驛站。

       當雄蛙遇到雌蛙後開始抱接纏綿、生下300~400顆左右的卵寶寶,抱接時雌蛙後肢不斷踢打,讓分泌的黏液、卵粒、精液在空氣中混合形成像似肥皂泡沫的層膜,覆蓋在卵寶寶之上,讓人誤以為牠們在幫寶寶們洗澡呢!

       卵寶寶會在巢中孵化變成蝌蚪,藉著卵黃的養分長大,等待東北季風夾帶的雨水,將牠們從巢穴帶離,前往小池塘中成長。進入池塘後,小蝌蚪得開始學著尋找藻類覓食、躲避池塘中其他可能的天敵:紅娘華、大田鱉...等。當牠們努力長大後,便會跳離水域尋找適合棲息的樹木,等待下一個冬天的到來。

內雙溪的雨夜裡,巧遇跳離水域、巢穴的台北樹蛙。 


潛藏危機的生存環境

       台北樹蛙要繁殖下一代,需經過重重的考驗才能完成;卵寶寶們更要在重重難關中過關斬將,才有機會找到適合棲息成長的地方,你是否也感覺到牠們努力生存的韌性了呢?

       但牠們現正面臨更多突如其來的危機:人口越來越多,台灣人生存的密度也越來越擁擠,為了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我們填池造陸、蓋房、開路,蛙蛙們需要的溼地、泥塘就這樣一塊塊逐漸消失......

       信義區的中強公園,曾經是台北樹蛙唯一平面的繁殖天堂,牠們總是在冬日中歌唱準備幸福的迎接下一代。卻在一次的公園整建中,濕地被填埋,整整兩年的時間,冬天不再有令人雀躍的歌聲。所幸兩年之後在許多人的努力下,讓蛙蛙們又再度回來了!


讓台北樹蛙們願意為這片大地繼續展開笑顏 

       並非每次蛙蛙們都可以如此幸運的獲救或者願意回來曾經的傷心地,因此需要大家一同的關心與保護,讓台北樹蛙們別再傷心。

       可以聽聽附近的公園、池塘或者近郊森林,最近是否也有牠們的鳴叫;關心一下居家附近的開發與改建,是否也影響了一同居住在這個環境的台北樹蛙們。

       當我們記得土地不僅是人類所獨有,而是與許多生物共享,也許有許多做法將會不一樣;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一直聽到在冬日裡歌唱的台北樹蛙。





延伸閱讀
  1. 台北樹蛙習性介紹:消失中的象山隱士-台北樹蛙
  2. 台北樹蛙的生存危機:棲息地浩劫 台北樹蛙悲鳴
  3. 台北樹蛙的相關報導:環境資訊協會-台北樹蛙
  4. 探訪台北樹蛙的小故事:約孩子夜訪台北樹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