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目前尚未開放預約~
106 年課程請見下圖 年度DM,主題課程預計於「活動前兩週」於「單堂課程頁面」開放報名。
您可以按此訂閱【內雙溪快訊】,掌握第一手課程消息。
也可以在上方導覽列點選「課程一覽」 認識我們提供的服務。
![]() |
森林裡的動物們~ |
![]() |
森林社區是由陽光、空氣、水、土壤所組成~ 大樹、小草更是許多小動物們的住家喔! |
![]() |
大風吹,吹什麼? |
![]() |
每個生物之間有都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 其中有一個生物消失或是身上帶有汙染, 都會影響著整個生態系呢! |
![]() |
畫出森林裡的必備元素後,就是要把自己扮演的小生物住進去囉~ |
![]() |
藉由繪畫分享,發現每個孩子對於生物們住哪兒都很清楚喔! |
課程時間 | 預計辦理一梯11/19(六),09:30-16:00,5.5小時。 | |||
適用對象 | 國小五年級以上親子,一梯約30人,共2梯。 | |||
活 動 內 容 及 簡 介 | ||||
時 間 | 單 元 | 地 點 | 內 容 | 學習重點 |
09:30 10:00 | 石在有趣 | 研習教室 | 透過簡單的姓名遊戲,認識彼此,也認識地質的應用出現在生活中各個角落。 | w 暖身活動、認識彼此 w 認識地質在生活中的各種面向 |
10:00 10:50 | 趣話地質 | 研習教室 | 深入淺出的室內課,讓沒有地科基礎的小朋友也能聽懂台北盆地的前世今生。 | w 認識台北盆地的形成與地質作用。 w 認識三大岩性與應用。 |
11:10 12:00 | 大崙頭地質偵探 | 大崙頭山步道群 | 攀爬大崙頭山,在途中觀察步道沿途的地質小知識。 | w 野外實察,腦力激盪。思考生活中的景物與地質的關聯。 |
12:00 13:00 | 山頂午餐 | 大崙頭山頂 | 享用自備午餐。導入LNT野外用餐概念。 | |
13:00 14:20 | 石話石說 | 石頭厝 | 在林蔭步道中輕鬆下山,到石頭厝認識石頭的故事。 | w 斷層與岩性。 |
14:40 15:20 | 盆地小劇場 | 研習教室 | 透過有趣的行動劇,搬演地質作用的過程。 | w 台北地質年代的排序。 w 認識構成台北的重要地質成因。 |
15:30 16:00 | 地質話生活 | 研習教室 | 連結生硬地質知識與生活應用,破解常見迷思,讓我們住得更安心。 | w 破解常見地質迷思。 w 認識地質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
石頭歷經風吹日曬,不時還有植物與動物經過的痕跡~ 這些印記都細細刻劃在石頭的身上呢! |
造山運動初期,現今的 西部麓山帶(野柳~內雙溪這一塊都是喔!) 還沈在海底~許多小魚們在它上面悠遊,而它正等待著造山作用將它抬起! |
斷層陷落:板塊運動方向改變,山脈下陷出現群山圍繞低谷的現象, 附近轉為張裂環境,大屯火山群開始作用,台北盆地雛形慢慢形成了! |
![]() |
火山作用劇烈:此時山腳斷層也擴張了台北盆地的範圍,甚至改變淡水河的位置! 其中一次的噴發,還不小心堵住了淡水河的出海口,將盆地變成了 堰塞湖 呢! |
![]() |
據說滴水可以穿石,淡水河不斷的沖蝕火山岩層, 最終讓 它沖穿了火山 奔向大海的懷抱~ 湖水退去後,留下來的淤泥堆積成現今的台北盆地! |
大崙頭山頂眺望台北盆地,天氣好時還可以看到林口台地喔~ |
![]() |
梅姬颱風帶來了強風豪雨,森林到底如何面對這樣的力量呢? (投89線力行產業道路14.5公里處出現土石流。)圖/仁愛警 |
![]() |
強風吹過樹林或森林、因樹木茂密的枝條而將風的動向分流,並減緩了風速。 圖/內閣府沖繩綜合事務局農林水產部 |
![]() |
<森林1>與<森林2> 你覺得誰比較能防止雨直接落到地表呢? |
![]() |
樹根如同一張網子,把土牢牢地包住。 圖/fast-growing-trees |
![]() |
人工水庫的水在長期的太陽照射下將慢慢蒸發消失; 相較於天然的森林水庫,因為有森林樹木的庇護則可減緩太陽照射產生蒸散的作用。 圖/全國林業改良普及協會(岡山縣網站) |
![]() |
留住森林、水與土地,從現在一起努力吧! 圖/疼愛大自然,從水土保持start/桃園縣桃園市慈文國中/陳彥均(101年) |
|
|